新闻详情

活动回顾|金马讲坛首期顺利举办,张伟教授深度解读刑法适用的立场与方法

作者:金马所 发布时间:2025-9-24

     9月17日下午,上海金马律师事务所“金马讲坛”第1期线下讲座在上海中信广场40F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主讲,主题为《刑法适用的立场与方法》。

     张教授深耕刑法教义学领域,兼具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研究经验,其学术成果丰硕,在讲座中深入探讨了刑法、刑事诉讼、证据运用及法律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的法律议题。讨论覆盖了故意杀人罪的法律适用、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刑罚目的及其社会效果,同时触及立法局限性、人权保护、犯罪与法益平衡,以及互联网时代法律挑战,如网络犯罪与个人信息保护等。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活动现场,张教授围绕刑法适用展开多维度解读。在刑法适用过程方面,他指出刑事司法核心是“查明案件事实”与“依法适用法律”,案件事实需以证据支撑,且需遵循法定程序;同时明确刑法适用是“准三段论”推理与法律解释相结合的过程,法律解释因刑法文字特性、条文与个案差距及社会发展需求而必要。

     关于刑法适用基本立场,张教授提出三点核心内容:其一是基于刑法制裁严厉性,需秉持审慎谦抑态度,以“胡格吉勒图案”警示忽视该原则的严重后果;其二是因刑法处罚范围不完整,必须恪守罪刑法定原则,结合“肖永灵投寄虚假炭疽杆菌案”说明脱离该原则的风险;其三是刑法需平衡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二者冲突时优先保障人权赵作海案”成为这一立场的生动例证。

     在刑法适用关键方法与标准上,张教授强调以犯罪构成为认定犯罪唯一标准,对比平面式与阶层式犯罪构成理论,结合“张筠筠运输毒品案”“李尧强奸案”展现阶层理论优势;指出适用刑法需明确规范保护目的,以“王益民遗弃案”及交通肇事罪相关争议,说明明确该目的对法律适用的重要性;提出坚持“从形式到实质”“从客观到主观”的判断路径,通过“王某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王力军玉米收购案”等案例,阐释正确判断顺序的意义,警示错误判断方法的危害。

     问答环节

     与会人员就犯罪构成理论争议、司法实践痛点及法律解释方法论等问题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交流。此次“金马讲坛”的开展为法律从业者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实务水平。未来,上海金马律师事务所将持续开展多样化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分享,推动法治实践精准化、规范化发展。